在中国,机器人的研究起步较晚。我国工业机器人总装机容量约为1200台,其中国产机器人约占1/3,但发展速度较快,在工业机械、专用机器人、智能机器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。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。经过30多年的发展,大致分为三个阶段:
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,机器人技术还比较缓慢,许多研究机构的努力都没有成功。随着自动控制理论、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,人工智能学者开始对机器人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。他们发现,机器人的出现和发展为其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,其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。
1972年,中国开始研制工业机器人,从上海开始,先后在天津、北京、吉林、哈尔滨、广州、昆明等地建立了十几家研究机构,开发了集液压伺服机器人和组合机器人于一体的固定程序。
在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时期,机器人的生产继续以与70年代末相同的势头发展。八十年代,特别是近五年来,从事机器人及相关技术研究的单位达160多个,形成了北京、天津、东北、华南等地区。
1985年,中国将工业机器人纳入"七五"科技发展规划,由机械、工业等部门牵头组织点焊、电弧焊接、喷涂等技术的生产和运输。1986年,中国再次将智能机器人纳入高科技研发项目,并成立了一个小组,规划和领导先进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。使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基本上可以立足于国内.
1990年代实际应用的时期。九十年代,在863工程的支持下,我国在开发工业机器人的同时,对非生产环境中的应用机器人问题进行了研究,取得了一系列成果。九十年代初期,中国主要开发喷涂、点焊、运输、装配机器人。到90年代中期,我国已将重点放在焊接机器人的工程应用上,到1990年代末,主要是实现国产机器人产业化,为工业化奠定基础。
经过科技人员的努力,2001年举办的863工程15年成果展上,机器人工程58项关键技术和应用基础技术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获得2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、11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,5725篇学术论文。
开发了7个工业机器人系列产品、102个专用机器人和100多个机器人应用项目。第九个五年计划的题目是"询价;现代机器人工程机械的综合制造和应用",克服了限制工程机械设备发展的大量关键技术,发展了新一代铲土、压实和路面机械,促进了国内工程机器技术的升级,并大大提高了国产机器的市场竞争力。
但我们必须看到,我国机器人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,如我国仿人型机器人与日本,总体上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,主要表现在动作稳定性、协调性、功能和外观上。中国现在为国际先进机器人学协会的成员,美国、香港、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和英国等拥有先进机器人技术的国家也是协会会员。目前,该协会有13个成员国。这表明我国专用机器人的技术水平和与国外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。
进入21世纪,机器人已成为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工具,标志着工业的现代化程度。机器人学是一门高度边缘性的边缘学科,它吸引了许多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人,例如机器人学、生物学、人类学、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、控制论和控制工程、人工智能、社会学等等。机器人技术包括机器人运动学、机器人动力学、控制机器人和机器人智能化等领域。
更多了解OTC机器人
- 下一篇:OTC机器人--人机互动的重要性
- 上一篇:OTC弧焊机器人的特点